诶!有效期到今天嗎?!

2015-11-15 16:11:15

「林正盛導演 – 旅行和青年國際觀」筆記&心得

很難得有時間,可以打出自己之前參加紀錄片說明會的筆記&心得。
(此紀錄片為「有任務的旅行」)

這次由高大公民島社在校內舉辦的「林正盛導演 – 旅行和青年國際觀」的講座,讓我對於「旅行」、「國際觀」等詞,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剛開始進場時,其實我就有看見導演了,就如同導演引述柯P的話:「您看起來是個很有個性的人」,我第一眼看到導演的印象,也差不多是這樣。
留有一搓鬍鬚、身材微壯的導演,與其他參與本片「有任務的旅行」拍攝的工作人員,一同來到現場,分享他們拍攝電影的種種過程;而最後的Q&A時間,在觀眾與講者的對談中,我也獲得不少啟示。

1. 長大後,會忘記自己是年輕人。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當我們成長後,會忘記對整個社會提出意見,缺乏了年輕人衝撞、質疑的本質,所以導演提醒我們,要勇敢站出來,參與社會,就如同之前的318學運、反課綱等。

野性被磨掉,就如同一艘船停在港口,是很安全,但那並不是造船的目的。

2. 拍攝紀錄片,關機常會錯失珍貴畫面。
紀錄片不等同於電影,電影是某一個畫面失敗後,可以一直重拍,直到OK為止;但紀錄片的本質,就是不會刻意去規定旅行家的台詞、動作,故如果錯失了某位旅行家所說的話、做的動作,那就永遠拍不到了;在此片中,多少有一些遺憾。

這邊要額外提到,關於紀錄片,因為找的都是旅行家,不是演員,所以當攝影機出現時,很可能會影響到原本旅行家的表現;大家在還沒習慣鏡頭以前,多少都會刻意做出/不做些動作,這會讓紀錄片失真,故導演常提醒自然點,並且長時間跟拍,讓旅行家們習慣攝影鏡頭。

3. 如果你有一個夢想,那就為它去努力。
如果說,你已經想好要做什麼,那就去做吧!膽量大一點,因為即便沒有成功,也還是可以做為原本的工作,就如同林導演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他以前是個麵包師傅,但後來因為自己想要拍電影,所以毅然決然的北上去學習如何製片,即便他失敗了,也還是可以回到家鄉賣麵包。

有想法就去做!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去試試看,鐵定沒機會!

4. 沙發衝浪(couch surfing)
在演講上,講者們做出提問,對於各位觀眾而言,什麼是阻止你去旅行的原因呢?是錢、時間、家人、現實還是其他因素呢?

不管因素如何,若暫且無法走入世界,那可以先讓世界走進你家。

前陣子流行的沙發衝浪,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如果你們家夠大的話,可以讓陌生人借住幾天,藉此了解陌生人的國家、語言、風俗習慣…等,這是一個不用出國,就可以跟世界接觸的好方法。

5. 淺談旅行&國際觀
導演說,大家很容易把「旅遊」跟「旅行」搞混;旅遊,顧名思義,有遊玩的成分,這是一個比較輕鬆的行為,就像是寒暑假時,大家跟團出國玩,沒有壓力,也不用特地去收集景點資料,只要人到就好。

但旅行並不是這樣,旅行就像是背包客,要知道自己該往哪裡走,哪個國家有哪種文化特色,這些都要事先先調查好,不是走馬看花;而此片「有任務的旅行」講的就是這件事,旅行會有其目的。

國際觀一詞,對於大家肯定不陌生,但國際觀的意思,不單指你去了什麼國家玩、哪裡風景很漂亮等,而是你透過拜訪那個國家或收集資料,你認知到了一國的特色,認識了當地的風土民情與生活環境。

至於導演鼓勵大家多培養國際觀,是因為台灣是個海島,本就有不少機會可以看見世界,但擔心台灣人被大量資訊淹沒,造成眼光短淺,只關心國內發生的大小事,故鼓勵大家出國走走看看,會獲得不一樣的感受。

我想這場演講我來說,是很有意義的。

當然實際內容還有很多,但要一一分享,會成為長篇大論,故在此打住。

回應(0)

發表網誌評論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