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8 19:09:52

台泰消費習慣比較

在泰國這段期間,我們感受到許多與台灣不同的文化衝擊。首先以觀光消費面向為例,普遍民眾對於泰國的印象仍停留於數十年前尚未開發的落後樣貌,實際上泰國的消費水準與台灣相去不遠。根據台灣行政院主計總處與泰國財務部網站,台灣與泰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分別如下:

台灣2016 統計至7月之CPI =105.2
泰國2016統計至7月之CPI=106.5

大眾之所以會有泰國物價低的錯誤迷思,主要原因為他們超市及便利商店中的產品包裝都偏小型少量,單價低廉所導致。然而,這與他們的家庭型態息息相關,泰國多以小家庭為主,且因泰國男人不負責任的始亂終棄,產生許多單親家庭,這也造成工廠僱用的女工較多的現象。

此外,大家都稱泰國為微笑國家,服務業的用心和敬業隨處可見。華人到泰國旅遊人數眾多,因此許多曼谷及芭堤雅觀光區的商家小販都會學習中文和英文以利搶食觀光客源並賺取小費,從這樣的小細節也能看見他們努力討生活的一面。早在10 年前,東南亞國家的人們為了改善家庭經濟狀況離鄉背井到台灣工作,卻常遭受歧視或不平等待遇。台灣人欠缺對多元文化的包容力與適應力,還未能真正了解他人國家文化,就輕易給人貼標籤。自傲的我們往往不會看見這些人們背後的努力,其實他們比我們更加勇敢。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泰國夜市中有許多販賣文創商品的攤販,而那些創意小物其實都是當地大學生自己設計、手做而成,十分令人佩服。相較台灣大學生打工端盤子、搖飲料,從事的多是與自己專業無關或對未來沒有助益的工作。回想起幾年前鬧得沸沸揚揚的服貿爭議,又看到泰國的就業環境,我認為有一點或許值得台灣學習。根據泰國勞動法,法令規定35項產業僅開放當地人就業,包含建築業、美髮業、攤販業、運輸業等。若台灣部分產業也能保障就業,自然能增加就業機會,減少年輕人外流的窘境。

回應(0)

發表網誌評論

載入中